本报讯(记者夏斐、特约记者陈思中)爱岗敬业的好工人王涛的事迹传遍各行各业,也在高校学子中激起了波澜。日前,华中理工大学各院系师生纷纷举行学习讨论会,大家认为,王涛的许多品质值得当代大学生好好学习。
机械学院工程与管理业961班的武力同学说:“看了王涛的事迹,我觉得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,而不是简单崇拜。虽然王涛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,但我认为他是个成功者和富有者,因为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最大的成绩,他的精神是富有的。”
材料学院铸造951班的张春明同学在《光明日报》上看到了王涛的事迹后,又从校广播台借来新闻录音带,把报道王涛的通讯反复听了好几遍。他说:“我越听越受启发,从王涛身上我感觉到时代性、先进性其实可以是一种朴实无华的东西。他干一行,爱一行,精一行,就是一种主人翁精神。他不断学习、不断提高,就是在追求卓越。他把优秀品质都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工作中去了。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。我会把他的事迹材料收集起来,经常翻看,鼓励自己。”
梁文郁是来自机械学院机电94级的毕业生,他说:“现在有人说当工人划不来,但事实上王涛就干得很有出息。搞好国企改革,需要很多业务精,素质好的工人。应该说,我们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比王涛基础好,需要培养的就是一种兢兢业业的精神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,王涛能做好的,我们也应该做好。”
吴义星是计算机系的毕业生。他说,以前我觉得工人只要埋头苦干就可以了,学习了王涛的事迹后我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作为当代产业工人,就应该像王涛那样爱岗敬岗、不息追求。
机械学院院长李培根在接受采访时认为,王涛作为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,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,是因为他充分发挥了自身潜力,支持他的是一股精神力量,包括对岗位、对企业的责任感,对国家、对社会的义务感,对知识技能的求知欲。李院长说,这种精神力量是具有普遍性的,对于高校师生而言,学习王涛就是要发挥个人潜力,读好书,教好书。